博文

累了,就拿个护照去海外散散心

在最低谷不过往上走了些许的时刻,我做出了可能是人生中最为冒险的决定。 独自一人去日本旅行。   但要真说,这其实并不算特别冒险。毕竟自己也活了快20年,基本的行动能力并非没有;语言上也并非完全都是障碍;而日本也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,与其担心街上被刺,不如担心飞机会不会掉下来。 不过,这毕竟是第一次出国,第一次离家这么远, 也是第一次离开母语环境。尽管有一定生活经验,但能不能把经验无缝对接到一个从未踏足、自己对其一无所知的地方,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挑战的。   我至今还记得,自己独身一人在机场的时候,手里拿着证件,走到候机室的那种无助感。 候机室的大屏写着一个异国的目的地,而我已经走过国内海关。 这就好比一支被抛弃的军队,后方不要他们了,前面的敌军气势汹汹,自己却毫无办法。 而我在候机室等待的画面,早在脑海里浮现了无数遍。每一遍里自己都是无比激动的。但是真到了那里,却感到压迫而无助。 手里除了护照和登机牌,还有日本海关的入境卡和清关单。 这次出门,也是我第一次办理行李托运手续。我看着清关单上的“分离运输行李”不知所措,那时候的ChatGPT也远不如现在可靠。 好在,候机室里的人多了起来,有不少自己带了水笔。当时依然腼腆的我毕恭毕敬地向其中一位发起询问。对方一看就是国际航班没少飞的老飞友,笃定地向我解释了入境卡和清关单的填写方式。 我一直都很感谢他。   越过大海,另一个地方果然有文明。 飞机在万米高空越过南韩,在对马岛附近缓缓下降 。 福冈市是一个临海城市,它的机场也几乎建在海边。在福冈机场降落时,能从舷窗看到这座城市缓缓展开的样子。 第一次降落的记忆犹新。飞机已经很低,可以看见地面上的任何建筑。“XXX病院”、各种各样的仓库库房,还有车道上靠左行驶的汽车。 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。 离开过境,越过半岛,在海的一边,真的有一个国家,一个不同于自己国家的文明。  互联网的存在让我们早就知道那里其实确实有文明存在,那里的生活习惯也能轻易搜索到。但唯有亲自坐着飞机落地后,才会有远超过用数字0和1堆砌起来的感情。  

写点什么好呢……(正式开博纪念!)

不知有多少人和我相像,在网上看别人创造内容风生水起,自己也想写一点文章满足一点表达欲。 当然也不仅是为了满足表达欲,还有眼馋Google AdSencse能带来的“收益”。   今天在上网冲浪的时候,恰巧通过搜索引擎访问到了很多大佬的博客。  而我似乎很久都没有通过搜索引擎阅读某个具体作者的个人博客了。 之前只看过编程随想的博客,还有可能吧。 他们,还有他们写的文章,都是我在成长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养分。 可惜,前者已然入狱,后者似乎很少更新了。 这两个博客都有很垂直的内容。用现在的话来讲,可能叫“自媒体”更好些。   回顾这段没有博客陪伴的时光,我的接触的文字媒体大多由机构和“自媒体”提供。 微信公众号上有纸媒巨头开设的公众号,还有一些聚焦于某一领域的小媒体工作室,还有便是一些特定领域个人开设的个人账号,专门写自己对特定领域的看法。 出了微信,就是广袤的互联网。但个人还是习惯阅读BBC、纽约时报等的文章,中国数字时代的404文库也是个不错的媒体。   除了文字媒体,视频我也没少看。 个人常看的视频平台仍然是B站。与文字媒体不同,我在B站上关注的UP主往往比较“草根”。 大概是视频确实比干巴巴的文字更富有感染力,也可能是我看视频本来就是为了消遣,B站上的各路UP主我都很感兴趣,尤其是创作某个迷因的。 甚至,亲眼见到了这个方向的某位UP是如何从草根成为头部的。   眼馋不眼馋?当然眼馋! “我也要做了试试看”。我不止一次这样想。 可是,这个领域已经快被头部吃干抹净,我真的有机会吗?我真的一直有这样的热情吗? 哪怕是我自己,都已经在慢慢对那个迷因消退兴趣。有趣的事情太多,我已经快忘了那个在我最迷茫的时刻碰上的、仅仅是用来消遣的迷因了。   可我不想就这样,一直看着别人产出内容,而自己却“毫无价值”,连自己的想法是什么都不太会表达。  但是,前人踏足的领域,他们的模式,我真的做得来吗? 他们产生的东西实在是太垂直了。 从娱乐角度讲,我不相信自己会一直对一个互联网现象,或者事件有兴趣,一直做这样的内容。我也不想一直“跟风口”。那是专业网络媒体该干的事,我只是想从某些方面实现一下自己的价值罢了。  而今天翻阅了几位大佬的博客,突然悟到,我为什么一定要做垂直领域呢?那几位大佬很显然都是计算机出身,但博客也...